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密集推出银行理财、贷款“拼团”活动。较之以往,在“拼团”活动的宣传上,银行的态度显得更加谨慎,活动门槛也有所提高。
(资料图)
专家表示,银行热衷推出“拼团”理财、贷款还是出于获客的需求,存在打监管“擦边球”的问题。如果银行参照信用卡普遍采用的合伙人营销模式,将拼团奖励与金融属性脱钩或将减少争议。
多家中小银行推“拼团购”
理财、贷款“拼多多”重现江湖!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南京银行、郑州银行、邓州农商行等多家地方银行又推出“拼团购”活动:只要找到“搭子”一起购买理财或是贷款类产品,就能获得不同价位的电商购物卡或是较低的贷款利率。
然而,7月25日,南京银行删除了平台中相关活动的公开推文,记者从银行客服处获悉,活动尚未截止,仍然可以从手机银行上了解到活动详情,但记者操作后发现,只有在该行开户后,才可以进入手机银行内的宣传界面。次日早间,南京银行上海分行的公众号平台又放出了“拼团理财”的活动推文。无独有偶,7月26日下午,邓州农商行的公众号平台也删除了几日前“夏粮拼团贷”活动的推送。
记者注意到,与2020年时多家国有行、股份行纷纷下场的热潮相比,此次主要是几家地方银行做了宣发,而相比三年前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几家银行都显现出十分谨慎的态度。从活动的参与方式和面向的客户群体来看,均有一定的门槛限制。
以南京银行推出的“拼团理财、生财聚财”活动为例,记者致电银行工作人员获悉,此次“开团”的“团长”必须是南京银行的客户,“团员”则只能是该行的“网友”客户,即仅持有南京银行电子Ⅱ类账户并未持有实体借记卡的客户。“我们这个活动开展到7月底,但名额是有上限的,具体的活动介绍建议您在手机银行APP内查看。”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郑州银行工作人员告知记者,该行的“优先贷”活动仅向被该行列为优质单位的同一单位客户开展,并且需要线下办理,看网点是否还有活动名额。
业内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银行推出这种“拼团”活动,通过储户营销其周边的熟人、朋友,意在获客揽业务,但存在打监管“擦边球”的问题,严格来讲不合规,且存在一定风险,而银行提升活动门槛和要求,一方面是出于规避监管,同时也有助于其降低相关业务潜在风险。
建议奖励与金融属性脱钩
“银行热衷推出拼团理财、贷款还是出于获客的需求,伴随着线上流量的逐步见顶以及获客成本的不断上升,银行企图通过自营渠道推出这种拼团活动来吸引客户。”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在采访中表示。
“相比前些年的营销活动,银行机构作出条件限制等方面的调整还是出于合规需求,一方面从理财角度来讲,相比前两年,银行理财已经完成了净值化转型,本身已不再保本,自然也无从提升所谓的产品利率;另一方面,从存款角度来讲,在当前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普降的大背景下,再抬升存款成本不符合现有形势,同时也不利于贷款端为实体经济减轻负担。”苏筱芮进一步指出。
事实上,这种找银行“搭子”的活动在地方中小银行并不少见。今年以来,多家城商行、农商行都曾陆续推出类似的拼团存款、拼团贷款活动。如河南邓州农商行、山东临清市农商行都推出过与助农有关的、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特定人群的“拼团贷”活动,部分地区城商行也曾推出“拼团存款”活动,奖品包括小家电、加油卡和红包等。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银行“拼团”活动放出的大额优惠券、低利率贷款令人心动,背后的风险却不容忽视。“这种‘拼团’活动对储户、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不足,可能涉及‘高息’揽储、贷款资金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拼团’存款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动性风险,这种存款方式利率相对较高,增加不反映负债成本。‘拼团’贷款则可能导致资金使用不明等风险,而以拼团方式购买理财可能会导致部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部分银行派发购物券也存在不合规等问题。”
苏筱芮指出,“拼团购”争议较大,主要还是因为拼团所获得的奖励具有金融属性,例如跟产品收益或者贷款利率优惠挂钩等,确实会存在合规瑕疵。“我个人认为,如果银行参照信用卡普遍采用的合伙人营销模式,例如拉新N人获取品牌手机一部,将拼团奖励与金融属性脱钩或将减少争议。”苏筱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