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到邯郸复兴区彭家寨乡王郎社区进行文艺志愿帮扶 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近日,河北邯郸魏县大兴庄镇李辛庄村文化广场上,经典豫剧《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的上演,赢得了村民的一片叫好。这只是邯郸市“欢乐城乡”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邯郸市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000余场次,极大繁荣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老百姓的笑脸和热情成为邯郸做好群文工作的生动写照。
(资料图)
深入基层调研
让演出更合群众口味
新时期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邯郸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市20个县(市、区)的基层文化活动进行了现状和需求调研摸底。
“这次调研,真实掌握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偏好及期望,让之后文化工作的开展可以‘有的放矢’。”邯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文林介绍,针对群众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邯郸补足短处、高效解决,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
今年以来,邯郸市通过“送演出+种文化”的方式,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双争”等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家门口看大戏百场大型文艺汇演”“送欢乐进万家千场文艺志愿服务”“群众演群众看万场群众文化展演”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各县区文艺院团及戏曲名家、国家一级演员等深入广大农村进行演出。同时,优化演出节目,突出平调落子、太极拳等地方特色文化,推出集广场舞、合唱、戏曲、杂技魔术、书画摄影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艺演出。
马会春是邯郸市艺术团的一名戏曲演员,今年以来,已经在邯郸各地演出126场。“每次到农村演出,当地的父老乡亲都会来看戏,观众的笑脸和掌声坚定了我们做好基层演出的决心。”马会春说。
打造群文队伍
开展文化惠民服务
7月16日,邯郸涉县欢乐城乡“蒲公英”文艺小分队走进河南店镇石龙村演出。演出过程中,石龙村村民石红叶的精彩表演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如今,石红叶不仅是村里演出的“台柱子”,也是当地文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
“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授之以渔’既是群众的期待,也是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法宝。”马文林介绍,邯郸通过属地分级组建、专业辅导培训、专业队伍与“草根”人才共同参与的方式,广泛吸纳文艺爱好者、文化能人,不断健全完善文艺志愿服务队伍。
据了解,邯郸以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到邯郸进行巡回演出为契机,面向全市基层文艺团队开展文艺辅导。同时整合全市专业院团、文化馆等的专业文化队伍,选拔出117名文艺志愿服务指导员走进乡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文艺志愿服务。通过“手把手”指导、培训文艺爱好者,既服务文艺汇演,又实现了文化帮扶,并且为基层建立了一支带不走的文艺队伍。
目前,邯郸市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有1000余支,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展示“五统一”统筹管理机制。如今,每逢重大节日、重大主题活动,这些文化队伍都会登上舞台,他们已成为邯郸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主力军。
丰富节目供给
创新工作机制
原创京剧《三千年的城》,展现了邯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近年来发生的喜人巨变;情景剧《财礼彩礼》讲述了农村移风易俗的新气象……针对过去演出节目同质化、单一化等问题,邯郸市近年来狠抓节目供给,在创作形式、题材、风格、手法上进行大胆创新和突破,创排了900多个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不少精品力作颇受群众喜爱并接连获奖。
2022年,邯郸实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三年行动,并以“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方式,推动提升作品质量。仅一年时间,创作推出作品172部,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42项,其中豫剧《郭隆真》、歌曲《邯郸味》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一个工程”优秀作品奖。当前,邯郸正组织力量深入曲周县、峰峰矿区,围绕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和磁州窑主题,加快创作相关歌曲、报告文学、纪录片等一批文艺作品。
近年来,邯郸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举办市县乡村四级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和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创新;设立基层群众文艺活动奖项,对优秀文化队伍、个人进行推选及奖励;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活动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马文林表示,下一步,邯郸将常态化开展百姓舞台、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活动,精准对接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培育专业人才队伍,统筹管理群文队伍,创作推出接地气、高质量的文艺作品,科技赋能打造线上线下演出新常态,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欣赏者、参与者、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