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地震,为什么我没感觉?”“地震发生后,什么时候能收到预警信息?”如何科学应对地震灾害,备受关注。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从省地震局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积极实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目前该系统已建设完成,处于内部试运行阶段。正式运行后,将实现重点地区震后5—7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5分钟发布地震烈度速报信息。
同小区不同楼栋震感可能不同
(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广东先后发生多次3级以上地震。地震发生后,有人说震感明显,也有人说毫无知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个人灵敏度、建筑特征、楼层和场地条件等都会影响人对地震的感知。”省地震局信息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黄腾浪介绍,距离震中较远、受地震影响较小的地方,灵敏的人感受得到,不太灵敏的人就不一定能感受到。
此外,楼层越高,楼体的自振周期与地震波的周期越相近,“这时候就容易发生共振现象,所以高楼层震动更明显。”黄腾浪说。
“同一个小区,不同楼栋的地下覆盖层厚度也可能不一样。”黄腾浪介绍,沙土浅的地方,对地震震动的放大作用小;沙土厚的地方,对地震震动的放大作用大,所以同住一个小区感受也不一定相同。但总体来说,是否有震感在一定的幅度内。比如两个人同处一地,发生了地震,不可能一个人感觉到了明显摇晃,而另一个人完全没感觉。
当前,地震预报依然是世界性科学难题。相较于预报,地震预警更加成熟。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目标造成破坏前,发出警报,减少损失。
目前,广东已具备珠三角1.0级、全省2.0级和近海海域3.0级地震的监测能力。在省内发生3.0级以上地震后,可以在1分钟内给出地震参数自动速报结果,10分钟内完成地震参数正式速报。
当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广东子项目已建设完成,处于内部试运行阶段。广东地震台副台长王力伟介绍,系统正式运行后,将实现重点地区震后5—7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5分钟发布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并借助应急广播、电视、专用预警终端、手机等,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可为距离震中50公里到200公里及以外地区,赢得4—45秒以上的地震预警紧急避险时间。
广东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时段
广东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据统计,20世纪以来,广东发生过12次6级以上地震(含2次7级以上地震),是全国14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的省份之一。
从分布范围来看,全省地震活动强度从沿海向陆地逐渐减弱,沿海粤东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其次是阳江地区,新丰江水库地区地震也较集中。
今年以来,佛山、河源等地发生多次地震,广东是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要从长周期来看,而不是一两个月的情况。”黄腾浪说。
王力伟表示,广东的地震活动大概可分为两个大周期,按照300多年一个周期来算,广东目前属于第二个大周期的第V地震活跃幕,进入地震活动相对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段。“不过,从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来看,目前的地震活动都处在正常范围之内。”
一旦发生地震,如何避险?黄腾浪表示,发生地震时,如果身处室内,应迅速离开所处建筑,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进行避险。不能撤离建筑的情况下,根据“就地避险,震后撤离”的原则,选择洗手间、储物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的地方进行避险。避险过程中,用手或者厚靠垫、枕头护住头颈,震感过去便迅速撤离。
如果身处户外,则需要用最快速度避开楼房、立交桥、广告牌、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等建筑物和物体,以免物体掉落受到伤害。“家中也可以常备一个应急包,配备饮用水、手电筒、急救药品等物资。”黄腾浪说。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 刘汉能 实习生 张懿 通讯员 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