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题引发网友用AI创作,好故事有力量,你会怎样讲?_每日看点
2023-06-08 08:24:38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2023年广东普通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后,作文题照例备受瞩目。题目内容简洁,要求考生围绕“故事有力量”这个主旨展开写作,难度不大。与此同时,网友纷纷用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AI)写作,对于这个现象,广东高校的专家如何看待?他们表示,社会紧紧抓住这个热点比较好理解,但目前的AI水平对作文备考没有太大帮助。

如何看待AI写作?专家:人类文学创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今年大家很热衷于用AI(GPT)试写作文,对这个现象,专家们怎么看?AI写高考作文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启示?AI写作文能助力作文备考么?


(相关资料图)

围绕这些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侯桂新认为,高科技无处不在,日益深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GPT是今年的社会热点,借用GPT试写高考作文肯定是许多人乐意尝试的。人们这么做大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GPT进行一番测验,看看其功能如何强大;二是向GPT学习,因为用GPT写出来的作文在立意、结构、选材和表达上均有可取之处,可供人们对照学习。

不过,侯桂新认为,目前而言,GPT写作对作文备考助力有限。GPT毕竟是一种人工智能,是人类给它输入,它再输出。借助大数据,相对个体的知识量,它有巨大优势,在逻辑思辨方面也有不凡表现,但它毕竟是机器,目前还不能具有人的情意,而写作是知、情、意的统一,因此利用GPT写作,目前还很难写出真实的个性和情感。“我看了几篇GPT高考下水文,水平在考场上大约位于中等。当然,将来它会不断提高。”

AI对于文学发展的利与弊有哪些呢?对这个问题,侯桂新认为,GPT对于写作(文学)的发展,有利有弊——利主要体现在能够高效地获取海量素材,提高写作效率,此外能够加强人的思维训练;弊端如上所言,机器毕竟是机器,一个人如果对GPT写作形成依赖,可能有损他的情感表达与个性呈现。

滕威也认为,人工智能、ChatGPT是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要有既往的东西做基础。“但我们人类的科学、艺术能进步,是因为我们能无中生有,如果有一天ChatGPT可以无中生有,那我就同意我们可以取消所有人文性的东西。如果它只能在有中生有,那我觉得它不足以取代人类的写作。”滕威表示,如果我们的孩子和学生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能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实践,那人类的文学创作就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使用AI写作可助力作文备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写作学会理事朱志刚认为,AI的写作偏于结构严谨,论点论据层次分明,但写作语言表达和框架模式呆板、固化,使用AI来写高考作文,其在议论文文体写作方面将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仍会有一部分考生的水平高于AI的写作,他们的突出表现应该会体现在语言叙述的文采和材料新颖性的选择方面。譬如今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的主题非常明显且熟识,如果AI写作,将会四平八稳,但如果是换成考生是写一个“好故事”,且写出了一个好故事,那么将会超越AI,“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写作需要更加重视语言之美、材料之创新以及细节上的生动丰富。”朱志刚说。

“伴随着AI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使用AI写作是可以助力作文备考的,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朱志刚表示,从目前AI的写作来看,其文章的逻辑结构关系非常清晰缜密,分析问题的角度选择具有基本的多样性和合理性,这些都是高中生比较欠缺的。譬如今年高考作文阅读材料中的“好故事”,什么是好故事?好故事具有哪些特征?类似这样的问题AI的概括归纳相对更为准确周全,且有标准化的内在逻辑连接。这对于考生日常的逻辑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朱志刚看来,AI对于文学发展利弊共存。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帮助写作者节约时间,譬如大纲框架、人物设定以及基本的故事情节等。同时也对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写作者的创造性、思想意义的深刻性,这将促进文学创作的高水平发展。而对于读者而言,可以领略和感受到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与高水平文学作品的明显差距,提升文学鉴赏的能力和水平。不利的方面同样值得关注,AI的写作将会降低文学作品创作水平的门槛,且量化生产,更多的通俗化甚至庸俗化的作品产生,整体拉低人们鉴赏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可能使得写作者更为懒惰,雷同或模式化,甚至抄袭事件的发生。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高考研究会专家成员李旭山:学习、成长和探索阶段的写作不应假手于AI

今年语文高考的一大场外热点,是大家都尝试着用AI机器人试写作文。面对“AI写作热”我们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AI机器人写作是否到了无所不能的成熟阶段?从目前人们对AI机器人的写作持截然不同的态度看,AI机器人的写作其实还处在实验阶段。它或许能超过普通人的水平,却无法超过天才的水平。它的写作能力还没能从文章的表达功能进行分类,因而不能在经典文章中提炼出符合规律的思维范式。从目前看,AI机器人只擅长“演讲型”写作,它利用信息储备和筛选优势,能写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

第二个问题是,AI机器人写作,有没有人不需要它代劳,它也无法代劳的写作任务?答案是肯定的,有。如需要运用直觉、灵感等感性能力的写作任务,既不需要AI,AI也无法完成。那些深藏智慧的模糊语言、暗示语言它无法完成,那些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的桥段它写不出来,当主人需要修改文章时,它猜不透主人的心思,它不会模拟主人的斟酌推敲。而这些,往往便是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所在。

第三个问题是,写作在本质上是人的发现与自我发现,是成长和超越的载体,那么AI机器人能代替人的发现与自我发现,能代替人的成长和超越吗?不能,也不应该。如果能,就是纵容AI工具的异化,也就纵容了人类的退化。当人处于学习阶段、成长阶段,处于探索创造阶段,绝不可把写作任务交给AI机器人。只有当人无法学习且根本挤不出时间写作时,当人的写作能力因年老和疾病而丧失时,AI机器人代人写作,才有了它的合理性。

语文试题权威评析: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对考生友好

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其中,广东考生使用的是新课标I卷。作文题方面,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

远在原始时代,人类就通过讲述神话和传说,团结部族,形成合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常通过寓言等故事阐发学说;秦汉以来,故事变得日益丰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当代社会,各类故事层出不穷,像我们熟悉的革命英雄的事迹、春天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数考生成长过程中都有听故事的经历,对各类故事的力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真切感受,因此本题题材范围很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列举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思考,选择最有创意也最适合自己的题材写作。

关于什么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的故事胜在情节曲折,有的则胜在人物生动;有的故事优点在通俗易懂,有的故事优点在思想深刻……一般来说,从故事的内容着眼来判断故事的优劣,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方式,至于故事的讲述方法,是对故事力量的进一步理解,是对故事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故事的力量如何发挥,在何种情境下发挥,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广。生活中,好的故事可以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好的故事,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赋予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故事改变轨迹,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好的故事得到充分展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立意,既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讲述故事如何发挥力量;也可以自行设计情境,讲述故事所带给人的力量,带给社会的能量,或带给时代的影响。

这个话题各类不同文体均有可以发挥自身文体优势的地方。考生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对某个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也可以探讨怎么讲故事才能让故事更有力量等问题。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方面和个性感触,也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形象等宏观问题。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也体现了对考生的友好。(来源: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专家点评作文: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题目看似简单,但靠套作是不行的

“今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我个人感觉难度并不大。”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说。

她分析,首先从题干来讲,今年的题目相较于往年简单明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先总括好的故事的价值,然后分别点出好的故事对个体和对民族的意义。仔细读题,考生比较容易顺理成章。换句话说,跑题的情况不会太多见。“估计多数考生很自然地会升华到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的主旋律上,因为这应该是高中生比较熟悉的思路和题目,平时在这方面的素材积累、金句摘抄以及应试训练比较多。”

但滕威认为,这个题目如果仅仅是重复这些常见的思路,就很难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表达,拿到特别高分也不是很容易。她认为,如果考生平时阅读面比较开阔,尤其是语文基础较好,对阅读、叙事理论有所了解,对“故事”的本质、好故事的特征有自己的想法,就能更好地解析题目,也可以在论述中显得理论性强,表达更有力量。叙事视角、叙事者、话语权、精神分析、叙事范式、叙事效果等诸多问题的分析一直是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重要领域。“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大家都有话说、有得写,但仅靠套作是不行的,拿高分的可能是平时语文基础好、对文学有阅读以及思考兴趣的考生。”

另外,滕威特别指出,题目中说“故事是有力量的”,但这种力量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我不太清楚对故事力量的辩证性思考在不在命题人考量范围内。比如说今天网络上各种 ‘小作文’满天飞,有些写得跌宕起伏,有些写得情真意切,仅从写作角度来讲,可能都是 ‘好故事’,都是成功的故事,因为都让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但这些故事也可能是半真半假,有的甚至就是捏造事实。”滕威说,“这样的故事流传越广,对被叙者的伤害就越大。受害者不仅有无辜被网暴因此轻生的个人,也有群体乃至国家。对故事的力量进行辨析,对什么是好故事进行全面衡量,能达到这样的思考和写作层面的文章,我个人比较欣赏。”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广东省高考研究会专家成员李旭山:创设情境讲好我们的故事本题给人的强烈感觉是要抒发情怀、表达立场。如果只满足于情怀和立场的表达,还不具备讲好我们故事的条件。了解受众和确定讲述逻辑,这两个基本条件也必须同时具备。

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故事,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接受我们的故事,是讲好我们故事的基本意图。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各种具体语境中,寻找讲好故事的简捷方法。当我们故事的听众是忠实的听众、亲近的听众时,我们力求做到的是,让听众在我们的故事中获得共鸣、共情,继而在我们的故事中获得他们的发现,最终受我们的故事启发写出自己的故事。当听众中有许多并不关心我们的故事的人时,我们力求做到的是,让听众觉得的故事有趣,继而让听众觉得我值得欣赏,最后让听众认为我值得支持。当听众中有一些对我故事有所抵触的人时,我们力求做到:讲肯定对方的事情,然后讲肯定对方和我的事情,当听众放下抵触时,我们就可以讲肯定我自己的事情。当我们的故事牵扯到听众利益时,我们力求做到:讲增进了解的故事,了解之后,讲化解分歧的故事,更进一步,讲加强和做的故事。

本题显然是暗示学生,在宏大叙事的语境进行讲述。因此我们的故事必然承担介绍、宣传、甚至劝说的功能。这样理清听众类型、理清讲述具体语境,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讲述的逻辑结构。确定递进文脉则能使逻辑更加简捷,逻辑结构越简捷,越好操作,也越有力量。设置语境,形成递进逻辑,是考试作文的合理选择,也是日常快速表达的合理选择。

附:新课标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王婧 曾俊 刘晓星

相关新闻: